欢迎来到艾森文档网!

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《桂花雨》教学设计(范例推荐)

文章来源:网友投稿 时间:2022-11-19 11:00:07
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《桂花雨》教学设计(范例推荐),供大家参考。

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《桂花雨》教学设计(范例推荐)

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 三 课 《桂花雨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《桂花雨》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。这篇散文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名作,它主要以“桂花香”为线索,写了“我”童年时代的“摇花乐”和阵阵桂花雨,表达了作者对家乡、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。文笔疏淡有致,令人回味,反映出纯真的童趣、淳朴的情感,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。

  本文教学时力求体现“以人为本”的思想,在师生、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。教学中充分考虑文本的特点,教学时紧扣课文的语言,让学生在文字与情感中走个来回。凭借文本,挖掘教材资源,在想象、诵读、体验等语言实践中,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“活”的语言。整节课抓住桂花香、摇花乐、思乡情三个板块,因势利导,通过原境、意境、心境等不同层次的读、写、说的训练,努力令课堂飘溢甜美的桂花香味、再现快乐的摇花童趣、尽显浓浓的朴素乡情,缠绕丝丝缕缕的思乡之情。

  教学目标 1.认识“箩、杭”2 个生字,会写“兰、箩”等 10 个字,会写“桂花、木兰花”等 5 个词语。

   2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境。

  3.理解课本内容,说说“桂花”给“我”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。

  4.理解句子含义,感受桂花香,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。

 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。

 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“这里的桂花再香,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。”所表达的感情。

  课前准备 1.多媒体课件。

  2.学生熟读课文,会生字,能准确注音,排除字词障碍。

  3.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,查找有关桂花特点。

 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、出示图片,激发兴趣 1.出示桂花图片:同学们,这是什么花? ——桂花 (师板书:桂花) 2.师: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——桂花雨 (师板书:雨 齐读课题) 3.大家已预习过课文,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?(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,就像下雨一样。) 4.师:(课件出示简介)同学们,有这样一位作家,名叫琦君,她是浙江温州人,12 岁随父亲来到杭州,32 岁去了台湾,60 岁移居美国,她一生漂泊,84 岁才回到故乡温州,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,久久难忘家乡的桂花,久久难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年龄时感受过的——生齐读课题《桂花雨》。

  师:今天,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,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桂花雨。

  【设计意图】:用图片导入,激发学生的兴趣。整体引入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,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。这样设计运用旧知引入新知,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,容易和本节课的新知产生有机的联系。简介作者,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,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。

  二、自由读文,检查预习 1.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:

  师: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,学生自由读课文。

  2.检查生字词的读音。

 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:

   “兰”、“浸”、“缠”为前鼻韵母,而“饼”是后鼻韵母。

  3.指名逐段读课文。

  4.疏通课文脉络。

  【设计意图】:提出要求,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、词语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。让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,把课文读正确,读通顺,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。

  三、初读课文,初闻花香 1.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,是因为桂花很美吗?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,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?(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) (1)可是桂花的香气,太迷人了。

  (2)桂花盛开的时候,不说香飘十里,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,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。

  (3)我喊着:“啊!真像下雨,好香的雨啊!” (4)全年,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。

  (5)可是母亲说:“这里的桂花再香,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。” 2.这些句子中,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?(“浸”) 3.“浸”本是指泡在液体里,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? 点拨:理解词、句的意思,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。

   4.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?浸泡时间有多长呢? (“邻居”“整个村子”“全年”) 5.从这几个词语,你读出了什么? (提示方法:联系上下文理解) “桂花盛开的时候,不说香飘十里,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,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。”“桂花摇落以后,挑去小枝小叶,晒上几天太阳,收在铁盒子里,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,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。全年,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。” 理解:桂花盛开时,花香弥漫四方。不开花时,人们可以把以前晒干的桂花拿出来,做各式食品,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、桂花糕,除此之外,还有桂花酒、桂花元宵等等。因为有了桂花食品,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。也就是说,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。

  【设计意图】:“积极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”。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,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。课堂上,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本,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 效地探究。教是为了不教,注重了学习习惯的培养。

  四、品读文段,再闻花香 1.对作者而言,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? (1)结合课文内容,我们来看看。

  (摇桂花、品花茶、吃糕饼、送桂花。) (2)再看看插图,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,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? (在桂花树下读书、玩游戏、喂小鸡,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,晚上坐在门前数星星、听长辈讲故事……) 2.小结 由此可见,家乡的桂花,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。人的一生中,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,难怪每见到桂花,每提起桂花,作者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,这份记忆是香香的、甜甜的。

  【设计意图】:结合课文内容,了解作者的童年与桂花的联系,结合插图想象作者在桂花树下的经历,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,为下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奠定了基础。

  五、布置作业,拓展提升 A 组: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课后生字 332。

  B 组:收集有关“乡愁”的句子,积累摘抄下来。

  第二课时 一、复习导入,引入新课 1.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温故知新。

  2.请同学说一说《桂花雨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 【设计意图】:既能复习上节课的内容,加以巩固,又能 很好的链接本节课的内容。

  二、创设情境,感受摇花乐 ⒈体验摇花乐 (1)师:年少的琦君,站在桂花树底下,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,闻着迷人的花香,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!默读第五自然段,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“我”当时的迫不及待? (2)课件出示:

 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。所以,我总是缠着母亲问:“妈,怎么还不摇桂花呢?”这下,我可乐了,帮大人抱着桂花树,使劲地摇。摇呀摇,桂花纷纷落下来,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。我喊着:“啊!真像下雨,好香的雨呀!” (3)情境对话,我总是缠着母亲问:“妈,怎么还不摇桂花呢?”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?(早晨睁开眼睛,吃饭的时候,睡觉前,放学一回家)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。

  (4)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。

  2.师生对话体验情感:

  师:请同学们闭上眼睛,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,落在了你的脸颊上,落在你的眼睛上,你的脖子里,你的手心里,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、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,此时你有什么感受? 教学预设:

  (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,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。多幸福啊!) (桂花落在我的颈间,有一股痒痒的、酥酥的感觉。多舒服啊!多快乐啊!) 师:此时此刻,如果是你,你会怎样喊? 课件出示:

  我()地喊:“啊!真像下雨,好香的雨呀!” (快乐、激动,拍着手、又蹦又跳、手舞足蹈、闭着眼睛、陶醉) 3.快乐齐读“这下,我可乐了,帮大人抱着桂花树,使劲地摇。摇哇摇,桂花纷纷落下来,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。我喊着:“啊!真像下雨,好香的雨呀”!” 多么美丽、温馨的画面,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,想起童年时代的“摇花乐”。

  【设计意图】:享受摇花乐,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。借助朗读,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,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、回忆之雨。这样的处理,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、摇花的乐,花雨的美,牵出对童年的怀念,对故乡有留恋,让作者魂牵梦萦。帮助学生更深的把握课文内容,加深情感体验。

  三、品读句子,感悟思乡情 1.师:“桂花雨”,是迷人的雨,是快乐的雨;如今,桂 花雨,是回忆之雨,更是思乡之雨!难怪母亲会说—— (课件出示:“这里的桂花再香,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。” 2.师:同学们,请想一想,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? (压低声音,放慢速度来说。) 3.师: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,边读边想: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,在说这句话的时候,除了桂花,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? 预设:

  生: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、亲朋好友。

   生:想起家乡的田野。

  生:想起家乡的老宅子。

  生: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。

  4.出示“这里的环境再好,也比不上( )。” “这里的邻居再热情,也比不上(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!”) 5.师:同学们,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? 生交流。

  6.师:同学们,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,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,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? 7.总结

  再甜不如家乡水,再浓不如家乡情,再好不如家乡人, 再香不如家乡桂。乡情难忘,童年难忘,千般情,万般情,化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,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,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。于是,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“摇花乐”,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。

  【设计意图】: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品读感悟,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,对全文的感情有了深化,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,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,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。

   四、拓展阅读,加深感悟 师:再次出示琦君的资料,点明她就是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,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,写母亲,写故乡。咱们来读一读课后“阅读链接”。

  (1)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、家人与师友,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。……我常常想,我若能忘掉亲人、师友,忘掉童年,忘掉故乡,我若能不再哭,我宁愿搁下笔,此生永不再写,然而,这怎么可能呢? -----选自琦君的《<烟愁>后记》 (2)恋乡的人,终于忍不住喊出:“故乡,我们哪一天回去?家乡味,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?” ——选自琦君的《家乡味》 【设计意图】:加强文本阅读,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《语文课程标准》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具体 要求。以上设计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认真揣摩,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。

  五、拓展延伸,抒写童年 学习本文写法,写一写自己的童年。(你的童年又是什么味道的呢?请以“儿时的味道”为主题,写写你的童年记忆吧。) 【设计意图】:学以致用,通过小练笔,帮助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及时有效地进行巩固,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写作水平,为后面的习作打下基础。

  板书预设:

  

推荐访问:标签 上册 教学设计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jiankangstore.com/jiaoxuesheji/2022/1119/44541.html

推荐内容